
今年最强台风“桦加沙”来袭,连日来,其外围环流重创我国台湾地区,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因台风暴雨导致溢流,造成严重灾情。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9月24日下午统计,此次堰塞湖溢流已造成17人死亡,32人受伤,仍有17人失联。据多家台媒梳理,发生灾害的堰塞湖在今年7月就已形成,台当局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对其进行监测。有灾民怒斥此次灾害是“人祸”。台当局则辩称,曾考虑坝顶降挖、炸开坝体、抽水等引流泄压方案,但因堰塞湖地处偏远山区,体量庞大,且人员和设备都难以进入,难有可行措施,因此改由采取加强监测、通报演练等方式应对。此次灾情有多严重?综合台媒报道,“桦加沙”中心虽然没有登陆台湾本岛,但其最大暴风半径超过300公里配资公司股票分享,扫过台东、高雄和屏东等地。在强降水和外围环流影响下配资公司股票分享,9月23日下午2时50分,台湾东部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发生溢流,洪水及砂石迅速向下冲刷,造成下游光复乡发生严重淹水灾情,一楼住户几乎被淹没;大批车辆、建筑物残骸四散,现场触目惊心。“联合新闻网”称,马太鞍溪堰塞湖自今年7月形成至今只有短短两个月,但其规模庞大,高度约200米,湖面面积达140公顷,满水位蓄水量可达9100万立方米,与台南市南化水库相当,溃堤所释放的能量足以摧毁整个下游地区。据台媒梳理,此次灾害的远因,可追溯至2024年4月3日花莲地震造成的土石松动。直接原因则是今年7月25日台风“韦帕”带来的强降水引发上游大规模崩塌,形成堰塞湖。过去两个月来,花莲降雨频繁,导致堰塞湖水位逐步升高。9月23日,“桦加沙”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堰塞湖水以每小时约120万吨的入流量快速累积,水位在短时间内超越临界点而溢流。事实上,7月下旬以来,台当局有关部门一直在对马太鞍溪堰塞湖进行监测,还成立了应变小组。8月中旬,强台风“杨柳”登陆台湾期间,花莲当地政府曾撤离堰塞湖下游地区居民259户697人。光复乡乡长林清水当时就表示,民众担心的不是风雨问题,而是堰塞湖的溃堤风险。“桦加沙”台风前夕,台湾灾害应变中心预估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溢流,花莲三乡镇22日紧急通知1837户、6843人撤离。但由于两拨洪水冲毁马太鞍溪桥,并波及光复市区,造成惨重灾情。谈及水淹入市区的原因,台当局“水利署”署长林元鹏24日受访时说,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南侧有将近300米的堤防破损,导致水流进入市区,加上倒塌桥梁有阻水效果,整个河段有好几处溢堤,溢流流量超过估计标准的4倍以上。台当局“林保署”表示,溢流之后堰塞湖的蓄水量会大幅下降,接下来会重新调查评估堰塞湖溢流后对下游的影响,相关监测、通报警讯等工作也会持续。监测两个月,为何仍酿悲剧?据台媒报道,23日,随着洪水冲入光复乡市区,很多灾民躲在二楼才逃过一劫,但遭洪水围困一夜。有灾民批评有关单位每次开会说要处理堰塞湖都没结果,“根本是人祸”。外界质疑,既然早知道堰塞湖存在风险,为何不提前妥善处置,以至于酿成如此重大的伤亡?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23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,早在8月13日台立法机构商议“丹娜丝台风及728豪雨灾后复原重建特别条例草案时”,他就代表国民党团提出附带决议,要求将花莲堰塞湖工程纳入“丹娜丝重建特别条例”,请台当局督导有关部门拟定减灾、监测、疏散及工程方案。台农业部门负责人陈骏季当时回应,经评估,他们认为没有立即溃堤的危险,但为了下游居民,他们愿意努力去做。国民党民意代表郑天财24日指责台当局回应消极。他表示,自己在8月就发现问题,并通过“灾后特别条例”附带决议要求台当局处理,当时台农业部门评估堰塞湖将于10月初溢流,而台当局行政机构仅安排“水利署”对河道清淤,没有接纳其挖溢洪道的建议。台当局“林保署”9月23日表示,在堰塞湖形成后,他们就邀请岛内专家召开多次咨询会议,讨论坝顶降挖、炸开坝体、坝顶虹吸抽水等湖区引流泄压方案。但因堰塞湖位处偏远山区,无道路可及,连人员都无法以步行到达,安装水位监测仪器都必须依靠直升机接运,重型设备更是无法运抵。有台媒指出,马太鞍溪的事件凸显堰塞湖处置的两难:爆破会制造更大的洪峰,抽水则不切实际。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持续监测、提早预警与确保下游居民撤离。“联合新闻网”指出,虽然地理条件与规模不同,但光复市区的低洼、人口集中与短时间洪峰侵袭,使得灾害型态与小林村相近,凸显台湾对“堰塞湖风险”的长期忽视。身处花莲县光复乡的郑天财批评台当局灾后处置工作“一片混乱”,希望台当局行政机构好好理清现状及症结,以便接下来根除问题。#台湾##花莲#来源|观察者网

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